民国沉香:鲁迅迷恋的北大校花马珏有多美丽?
上世纪二三十年代,北平曾盛行过一句话:马裕藻对北大有啥奉献?最大的奉献就是为北大生了个美丽的女儿。马珏有多美丽?马裕藻一位学外语的好友曾这样称誉:“像大理石雕出的那么美!”即使用如今的目光看,马珏也是“女神”级的美女。听说马珏在北大读书时,每天收到十几封情书,甚至有装订老本的。
鲁迅对马珏很是关爱,每出旧书必送马珏一本,直至马珏结婚,致使这些年来网高端传不少对于鲁迅与北大校花马珏的八卦文章。最后,这位出自北大的才女、美女却“出乎预料”地嫁给了天津海关职员杨观保,一些小报甚至以“北大校花下嫁天津海关职员”为题启动报道,一时引发惊动和热议。
马珏晚年在《女儿当自强》一文中,这么回想着:“鲁迅先生一度在北大任教,与我父亲是共事,他们性情相投,过从甚密。鲁迅先生经常来我家做客,与父亲一谈就是半天。”在1925年间,年仅十五岁的马珏写下了《初次见鲁迅先生》一文,刊登于1926年3月的《孔德学校旬刊》上,那是马珏所就读的学校刊物。
马珏晚年回想道:“不久,鲁迅先生来孔德学校,读到那期《孔德旬刊》,我没想到,先生看到我那篇小文章后,十分快乐。他夸我写得好,说我写的都是瞎话。起初先生把它收进了他亲身编选的《鲁迅著述及其余》一书中。他还送书给我。过了几天,父亲还带我去八道湾鲁迅家去玩。从那时起,鲁迅先生到我家,常问起我;假设我在,便和我说几句话。咱们还屡次通讯。我向鲁迅先生求教的信和鲁迅先生的回信自1926年元月3日至1932年12月15日,通讯继续六七年之久。
1926年元月3日,鲁迅在日记中写道:‘夜,得马珏小姐信。’这封信是我对元月一日先生寄赠《痴华鬘》一书的鸣谢信,信中也表白了对先生企慕和盼望指教的热烈欲望。鲁迅先生总是谆谆告诫,不厌其烦。他简直每信都回。十分令人痛惜的是我收藏的那些鲁迅的亲笔信,在30年代初红色恐惧中被烧毁了。”
马珏长得十分美丽,在北大被称为“校花”。
1932年11月13日鲁迅从上海前往北京探视母病,马氏父女曾来看他,鲁迅铭感之,他在11月20日给许广平的信就说:“这种老好友的态度,在上海势利之邦是看不见的。”听说,《鲁迅日记》中记有马珏者,共有五十三次之多,其中马珏给鲁迅信有二十八封,而鲁迅回信有十三封,另有送书。
1933年3月13日鲁迅在上海“得幼渔告其女珏结婚柬”。马珏嫁给天津海关职员杨观保,在过后又是一件盛事,《北洋画报》还刊登了他们的结婚照。听说杨观保与马珏相识已久,他对马珏颇为忠恳,每星期返北京一次性,通过常年来往,终获佳人芳心。
但是,马珏结婚之后,这所有突然出现了变动。1933年3月13日,鲁迅在上海获取了马珏结婚的信息。他在今天的日记上冗长地记上了这样一句话:“得幼渔告其女珏结婚柬。”
3月25日鲁迅在给台静农的信中说:“今天寄上《萧伯纳在上海》六本,请分送霁(李霁野)、常(常惠)、魏(魏建功)、沈(沈观,沈兼士的儿子),还有一本,那时是拟送马珏的,此刻才想到她已结婚,他人常去送书,仿佛不太好,由兄自在处理送给他人罢。《一天的上班》不久可以出版,当仍寄六本,方法同上,但一本则仍送马小姐,由于那上本是曾经送给了她的。倘住址不明,我想,可以托幼渔先生转交。”对于这点,李霁野是这样说的:“一次性送书给咱们时,他托咱们代送一本给她,我谈到她曾经结婚了,先生随即仔细地说,那就不用再送了。”
鲁迅欣然若失的心境溢于言表,曼妙浪漫的故事戛但是止。是男女授受不亲的古训扼杀了鲁迅的如炽热情,还是丢盔弃甲的萧瑟窒息了鲁迅的神往?人们不得而知。人们所知道的是,依照马裕藻为女儿们设计的人生蓝图,这样的结果然实是道理之中的。
马珏被尊为北大校花,马氏一门与北大的渊源也很深。其父音韵学家马裕藻与章太炎、蔡元培交情甚笃,是北大驰名的传授,马珏的女儿与女婿在在北大任职。
鲁迅最爱的北大校花,美丽胜过林徽因,为何选择嫁平凡小职员呢?
民国时期的文坛,很多趣事轶闻比现在的娱乐圈还有意思。譬如“校花”,现在这时代从“校花”转为明星的不少,因为一张校园照而走红网络的大有人在,但民国时期,“校花”可不是人人能当的——
复旦校花严幼韵出身名门,浸润于富贵乡,通身优雅气质;杭州女子师范校花王映霞有“杭州第一美人”之称,迷倒无数才子;清华校花郑秀大家闺秀一枚,父亲是大法官,后来嫁给著名话剧剧作家曹禺。
而得到公认的北大校花马珏,出身名门望族书香之家,父亲马裕藻、母亲陈德馨都是著名学者,父亲任北大国文系主任长达14年,与章太炎、蔡元培、鲁迅等文坛大腕交情很深,当年北大红楼有两个“好好先生”,一个是校长蔡元培,另一个就是马裕藻了。
马家和北大百年校史联系紧密,除了马裕藻,还有“四马”马衡、马鉴、马准、马廉也跻身北大,投身教育;马家四代人都读北大,2012年马裕藻曾外孙女孔涛重回未名湖,距当初马裕藻被聘为北大教授,刚好过去一百年。
生在这样一个家庭里,大家也能想象马珏的校花之名不光因为外表,还因为她通身的书香气质。1910年,马珏出生于日本东京,父母当时正在留学,后来双双回国,马珏自然也回到国内,然后有了传闻中和鲁迅的一段暧昧缘分。
鲁迅先生作为正面人物,按照国人的习惯他必须是“完人”,不可能有什么暧昧情愫,但实际上,鲁迅也是男子,欣赏美丽有才的女孩实属正常,至于到底涉不涉及暧昧,只能见仁见智。当时,马裕藻任职北大,鲁迅也被聘到北大,两人是同事,又是至交。
马珏进北大之前,已经出落得亭亭玉立,走到哪都引人注目。1915年,还在孔德学校念书的马珏第一次在家里见到了鲁迅,为此她写下《初次见鲁迅先生》这篇文章,发表在《孔德学校旬刊》上。文章的内容非常有意思,可以读出马珏是个真性情的女孩:
“在所看的这些小说里,最爱看的,就是鲁迅先生所作的了。我看了他的作品里面,有许多都是跟小孩说话一样,很痛快,一点也不客气;不是像别人,说一句话,还要想半天,看说的好不好,对得起人或者对不起人,鲁迅先生就不是......”
马珏说,自己之前没有见过鲁迅先生,想象中认为他是“小孩似的老头”,喜欢和孩子在一起;没想到15岁初见鲁迅,他却“穿了一件灰青长衫,一双破皮鞋”,手里总拿着烟卷,看起来“又老又呆板”,感到非常惊讶,原来,他是个“老头似的老头儿”呀!
而马珏在书房待得不耐烦要走的时候,鲁迅忽然主动开口,问她有没有看过《桃色的云》这本书。马珏摇头,鲁迅便说,这本书外面不好买,他那儿还有一本,她要是想看,自己可以拿过来。
于是马珏不好走了,因为按照马家规矩,晚辈是要送客的,结果鲁迅一坐就几小时,马珏还小,只觉得呆等着“麻烦”。好不容易鲁迅起身,马珏跟在后面送,鲁迅又回过头来说:“那本书,有空叫人给你拿来呀!”
马珏有些不好意思,送鲁迅到大门口就转身进屋了,不忘在心里暗暗想:鲁迅先生原来是这样一个人!这篇文章发表之后,鲁迅也读到了,他非常高兴,夸马珏写得好,肯说实话,还将这篇文章收入《鲁迅著作及其他》中,频繁送书给马珏。
就这样,鲁迅和马珏开始通信,一通就是六七年。《鲁迅日记》中提到马珏的次数多达53次,其中马珏给鲁迅的信有28封,鲁迅的回信有13封,每当鲁迅去马家,马珏若在,必定要和她说几句话,马珏也在父亲带领下去鲁迅家中玩。
值得一提的是,马珏当年填志愿也问了鲁迅意见。1926年,马珏写信告诉鲁迅,自己想学农。鲁迅回信很快,表示支持她自己的想法。两年后,马珏考入北大,因为马裕藻希望女儿为女权努力,她转入政治系。当时鲁迅对马珏十分关心,为她取号,注意到她生病,马家父女也常探望鲁迅,让鲁迅非常感动。
在北大期间,马珏是被竞相追捧的校花,被形容为“大理石雕出的那么美”,使燕京与清华的校花“粉黛无颜色”,据说每天都有十几封情书悄悄送到,日子一长都能装订成本了。要论容貌,马珏可能还胜过民国女神林徽因一筹,只不过,马珏的人生路线和林徽因截然不同。
可能性格偏低调,爱好偏文艺,马珏最终并没像父亲期望的那样成为大人物,1933年,她嫁给年轻英俊的天津海关职员杨观保,因为顶着校花名头,马珏在当时很受关注,《北洋画报》多次报道,刊登马珏个人照和她的结婚照,在上海的鲁迅也收到马家寄来的结婚请柬。
得知马珏结婚,鲁迅就不再送书给她了,可能因为某种防范意识。马珏杨观保夫妻俩都是知识分子,但并没有很大成就,马珏在上海儿童图书馆工作,一生籍籍无名,杨观保也平淡一生,可能马珏身为校花,最大追求并不是出名,而是有一份稳定的爱情,柴米油盐过一生。
不论怎样,马珏能得到鲁迅先生的青睐必然有过人之处。她聪颖美丽,性情真实,不高调张扬,不图富贵。平凡也是美,马珏的美没有林徽因那样让人惊艳,但细水流长,也算是一道靓丽的民国风景了。
鲁迅暗恋的北大校花,容貌不输林徽因,为何选择嫁一普通小职员?
清末民初,是一个盛产才子也是一个盛产美女的时代。那时整容技术还没有普及,因此清末民初的美女都非常有辨识度,即使如今已过去数十年,依旧有人记着她们。比如说集美貌与才华于一身的林徽因,迄今依旧是很多人心目中的女神。但今天要说的却是另一位北大的校花,容貌不输林徽因,甚至连鲁迅都曾暗恋过她。
马珏出生于1910年,是北大教授马裕藻的长女,父母都是曾出过国留学的高材生。马珏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长大,自然是从小成绩出众,最终顺利地进入了北京大学就读。
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,燕京大学还有清华大学都盛行选举“校花”或者是“校园皇后”,北大认为这是一股歪风,就不让学生们选举。但是在北大政治系就读的马钰,却成了大家公认的“校园皇后”,真可谓是“无冕之王”。
在当时的北大还流传了这样一种说法,马裕藻对北大最大的贡献是啥?就是为北大生了这样一个漂亮的女儿。
当时鲁迅也曾在北大任过教,因此和马裕藻结成了朋友,很自然也就认识了马珏。鲁迅按说是马珏的长辈了,但见了马珏之后还是免不了怦然心动。后世对于鲁迅与马珏的感情,普遍都是认为鲁迅暗恋马钰,这个结论从很多方面可以看出来。
我们知道,鲁迅有写自己的习惯,这些日子后来都成为了解读鲁迅思想,与了解其经历的重要依据。而人们查看鲁迅的日记时发现,鲁迅在日记中提到马珏的次数,竟然多达53次,而给马珏写过的信也多达13封。
鲁迅在自己的日子里,对马珏的记事都有些含糊其辞,比如说有一天鲁迅收到了马珏的信,就在日记里写了句:“夜,得马珏小姐信。”
很多人就猜测,鲁迅为何不写下去了呢?这样一句话如果没有后续,就显得非常突兀,根本没有必要记下。因此更多可能的原因是,鲁迅想要写下去,但不能再写下去了,所以只能欲言又止,把对马珏的感情掩埋在心中。
实际上,暗恋马珏的又何止鲁迅,在北大马珏平均每个月都要收十几封情书。有的还是来自校外的,在这群人中应该是不乏才华横溢,或者是有着优渥家世背景的人。但马珏并没有选择他们中任何一个人。
1933年,马珏与一位名叫杨观保的普通天津海关职员结婚。这在北大可谓是一个大新闻,大家纷纷感叹:“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”。
鲁迅也非常感慨:“本有一本是送给马珏,但想到她已结婚老去送书不好,但因前一本已送,不得不送,只好请托幼渔转交。”
很多人可能都不理解,马珏如此好的条件为何会甘愿嫁给一个平凡的小职工?或许是因为马珏自身的性格使然,她并不喜欢被人称之为“校园皇后”,她只是喜欢平凡,一如和杨观保就是因为一段平凡的缘分,所以恰到时机的选择了他,就是这样的简单。
北大校花马珏 马珏和林徽因谁漂亮
马珏马珏是鲁迅好友马裕藻的女儿,公认的北大校花,一家人都与北京大学有着不解之缘。 马珏与鲁迅先生关系很好,鲁迅很关心她,两人有书信来往,鲁迅先生常赠她书籍。 北大校花马珏 马珏(19101994),浙江鄞县人,父亲马裕藻,母亲陈德馨。 一九一〇年出生于东京。 马珏是北大教授马裕藻的长女。 据吴组缃先生回忆:上世纪20年代,故都的两所美国气味浓厚的燕京与清华盛行选举校花或皇后。 北大没有沾染这一风气,而北大政治系女生马珏却被公认为皇后,名满北京九城,燕京、清华的校花不免粉黛无颜色的愧感。 一九零三年父母双双考取官费留学日本,父亲在日本帝国大学和早稻田大学就读,母亲进日本目白女子大学学博物,经过七年苦读,一起毕业。 马珏和林徽因谁漂亮 马珏长得非常漂亮,在北大被称为校花。 北平曾流行过一句话:马裕藻对北大有啥贡献?最大的贡献就是为北大生了个漂亮的女儿。 马珏有多漂亮?马裕藻一位学外语的朋友曾这样赞美:像大理石雕出的那么美。 据说马珏在北大读书时,每天收到十几封情书,甚至有装订成本的。 马珏被尊为北大校花,马氏一门与北大的渊源也很深。 其父音韵学家马裕藻与章太炎、蔡元培交情甚笃,是北大著名的教授,马珏的女儿与女婿在在北大任职。 马裕藻与其弟马衡、马鉴、马准、马廉都跻身北大,成为著名学者,世称鄞县一门五马。鲁迅喜欢的北大校花有多牛
鲁迅与马珏通信持续六七年之久在30年代全国最高学府北京大学,有位校花,她名叫马珏。 是北大教授马裕藻(幼渔)的爱女,人长得高而漂亮。 马珏,浙江鄞县人,父亲马裕藻,母亲陈德馨。 1903年父母双双考取官费留学日本,父亲在日本帝国大学和早稻田大学就读,母亲进日本目白女子大学学博物,经过7年苦读,一起毕业。 1910年马珏出生于东京,在日本期间马裕藻曾与鲁迅等人一起听章太炎讲文字音韵学。 1911年马裕藻回国后,担任浙江教育司视学。 1913年至1915年任北京大学教授、研究所国学门导师,讲授文字音韵学。 1921年任北大国文系主任,1920年8月6日,《鲁迅日记》云:“晚马幼渔来送大学聘书。 ”是两人共事于北大之始。 马珏晚年在《女儿当自强》一文中,这么回忆着:“鲁迅先生一度在北大任教,与我父亲是同事,他们性格相投,过从甚密。 鲁迅先生经常来我家做客,与父亲一谈就是半天。 ”在1925年间,年仅十五岁的马珏写下了《初次见鲁迅先生》一文,刊登于1926年3月的《孔德学校旬刊》上,那是马珏所就读的学校刊物。 马珏晚年回忆道:“不久,鲁迅先生来孔德学校,读到那期《孔德旬刊》,我没想到,先生看到我那篇小文章后,十分高兴。 他夸我写得好,说我写的都是实话。 后来先生把它收进了他亲自编选的《鲁迅著作及其他》一书中。 他还送书给我。 过了几天,父亲还带我去八道湾鲁迅家去玩。 从那时起,鲁迅先生到我家,常问起我;如果我在,便和我说几句话。 我们还多次通信。 根据《鲁迅日记》的记载,我向鲁迅先生请教的信和鲁迅先生的回信自1926年元月3日至1932年12月15日,通信持续六七年之久。 1926年元月3日鲁迅先生在日记中写道:‘夜,得马珏小姐信。 ’这封信是我对元月一日先生寄赠《痴华鬘》一书的道谢信,信中也表达了对先生敬慕和渴望指教的热烈愿望。 鲁迅先生总是循循善诱,诲人不倦。 他几乎每信都回。 非常令人痛惜的是我珍藏的那些鲁迅的亲笔信,在30年代初白色恐怖中被烧毁了。 ”今查《鲁迅日记》中记有马珏者,共有五十三次之多,其中马珏给鲁迅信有二十八封,而鲁迅回信有十三封,另有送书。 “鲁迅先生在百忙之中还为我起了个号”马珏又大约在1926年给鲁迅写信,如实地把学农的志愿告诉了他。 复信接到也很快。 鲁迅先生在信中热情支持和鼓励道:“女孩子学农的不多,你想学,我赞成。 ”1928年春,马珏考入北京大学预科,1930年转入政治系本科。 对于她后来上政治系,完全因为父亲的关系,父亲让她上政治系,二妹马琰上法律系,是认为“中国妇女地位最低,你们出来要为争取女权做些事情。 ”他还对马珏说:“你出来可以当公使。 过去当公使的都是男的,他们带夫人出国。 你开个头,由女的当公使,你带丈夫去赴任嘛。 ”又对二妹说:“你可学习法律,将来就是离婚,也可以保护自己的权益。 ”1929年5月17日,鲁迅从北平给上海的许广平写信中说:“今天下午我访了未名社一趟,又去看幼渔,他未回,马珏因病进了医院许多日子了。 ”到了5月29日,他给许广平的信又提到:“晚上是在幼渔家里吃饭,马珏还在生病,未见,病也不轻,但据说可以没有危险。 ”鲁迅对马珏是十分关爱的,马珏后来才读到《两地书》的这些文字,她表示十分的感动。 马珏还说,“鲁迅先生在百忙之中还为我起了个号,后来觉得字过于生僻,就通过父亲转告我,可写成大家都认识的‘仲服’。 称仲,是因为我排行第二。 ”马珏长得非常漂亮,在北大被称为“校花”。 1932年11月13日鲁迅从上海返回北京探视母病,马氏父女曾来看他,鲁迅铭感之,他在11月20日给许广平的信就说:“这种老朋友的态度,在上海势利之邦是看不见的。 ”
马钰70年前北京大学的校花 谁知道她晚年的情况?谢谢
马珏晚年和三个孩子生活在一起,她一生没有离开过大陆,曾在上海儿童图书馆上班,后来跟随丈夫到山东枣庄生活,她能操持家务,自己做菜做饭。1994年,马珏病故,享年84岁。
鲁迅最喜欢的女学生就是民国时的北大校花马珏, 马珏是北大教授马裕藻的长女。马珏的相貌十分漂亮,身材修长,相貌清丽。马珏到底有多漂亮,从当时的文人对她的夸奖就可以看出。
一位著名文人曾经这样称赞她:“上世纪20年代,故都的两所美国气味浓厚的燕京与清华盛行选举“校花”或“皇后”。北大没有沾染这一风气,而北大政治系女生马珏却被公认为“皇后”,名满北京九城,燕京、清华的校花不免“粉黛无颜色’的愧感 。”
看来马珏是回眸一笑百媚生,众多校花无颜色。
北平曾流行过一句话:马裕藻对北大有啥贡献?最大的贡献就是为北大生了个漂亮的女儿。
北大的男学生,背地里则称马裕藻为“老丈人”。
马珏的父亲马裕藻的一位朋友曾这样赞美马珏:“她像大理石雕出的那么美。”
据说马珏在北大读书时,每天最少收到十几封情书,甚至有装订成本的 。
鲁迅先生北大任教时,和马珏的父亲马裕藻是同事,他们十分谈得来。鲁迅经常来马珏家做客,与马珏的父亲一谈就是半天。
1925年,十五岁的马珏写下了《初次见鲁迅先生》一文,刊登于1926年3月的《孔德学校旬刊》上,那是马珏所就读的学校刊物。
鲁迅先生来孔德学校,读到那期《孔德旬刊》,十分欣赏。他夸马珏写得好,说马珏写的都是实话。后来鲁迅把这篇文章收进了他亲自编选的《鲁迅著作及其他》一书中,还送书给马珏。
过了几天,马珏的父亲带马珏去鲁迅在八道湾的家里玩。从此之后,鲁迅到马珏家,常问起马珏;如果马珏在,就和马珏很关切地说几句话。
马珏和鲁迅还多次通信,从1926年元月3日到1932年12月15日,他们通信持续六七年之久。
鲁迅先生对马珏的信几乎每信都回,循循教导,诲人不倦。据有关资料显示,《鲁迅日记》中记有马珏的文字,共有五十三次之多 ,其中马珏给鲁迅信有二十八封,而鲁迅回信有十三封,另有送书。
美貌如花的马珏没有嫁给豪门公子,而是嫁给天津海关职员杨观保,还送了鲁迅先生结婚请柬。1933年3月13日,马珏结婚,在她婚后,鲁迅先生就不再和她通信,也不再交往了。
马珏和杨观保的婚事在当时是一件盛事,《北洋画报》还刊登了他们的结婚照。但是估计鲁迅没有出席她的婚礼。杨观保追求马珏非常尽力,精诚之至,金石为开,马珏和杨观保结婚时,马珏还没有大学毕业。
看来美女都早婚。天生丽质难自弃,被人追求得紧,早早步入婚姻大门。
鲁迅喜欢送自己写的书给马珏,而马珏结婚后,鲁迅不再送书给她的事,李霁野说:“一次送书给我们时,他托我们代送一本给她,我谈到她已经结婚了,先生随即认真地说,那就不必再送了。”
马珏和丈夫有三个孩子,她一生没有离开过大陆,曾在上海儿童图书馆上班,后来跟随丈夫到山东枣庄生活,她能操持家务,自己做菜做饭。1994年,马珏病故,享年84岁。
以上内容参考:网络百科-马珏(鲁迅先生好友之女)
马珏的简单介绍人物介绍
今天小编辑给各位分享马珏的知识,其中也会对分析解答,如果能解决你想了解的问题,关注本站哦。
本文地址: https://www.q16k.com/article/ba20379fbe50eb1461e6.html